第三屆「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
The 3rd Tung Ho Steel International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
以藝術創作與勞動生產對話
國際藝術家於東鋼苗栗廠分享駐廠成果
東和鋼鐵公司於苗栗廠舉辦第三屆「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成果發表,本屆駐廠之俄羅斯藝術家尼古拉.波利斯基(Nikolay Polissky)與臺灣藝術家王文志共計於駐廠期間完成25件、重量超過60噸之鋼鐵作品,發表會現場包括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侯王淑昭、東和鋼鐵公司董事長侯傑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林曼麗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及小英教育基金會張振亞執行長等近200位賓客出席與會;樂興之時弦樂四重奏受邀演出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及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作品,以饒富自然與立體結構的韻味,向兩位藝術家致意。
本次駐廠的兩位藝術家皆擅長運用自然材質結合地理景致,創作與環境強烈連結之大型作品,他們各以自身的藝術語言,回應鋼鐵工廠的製造生產環境,展開跨國界的交流對話。其中,波利斯基對於苗栗廠內的勞動氛圍感觸特別深,他以鋼鐵製程中切除的廢鋼料「剪頭尾」反映重覆熔煉的生產途徑,發展出花朵與太陽輪等造型,象徵工業模擬自然不息的循環;王文志以煉鋼爐殘餘鋼液凝結而成的「地金」為原料,賦予冰冷鋼鐵一絲暖意,在凹凸不平的材質上找尋他的創作靈感。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每年均邀請一外籍、一臺籍藝術家至苗栗廠進行為期數月的駐廠創作;東和鋼鐵侯傑騰董事長於致詞時表示,苗栗廠同仁對於每年能參與計畫感到新奇與期待,透過藝術創作的參與,也重新學習、重新體驗、認識鋼鐵材料,激發對藝術、美學的感知;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侯王淑昭董事長則強調,她衷心感佩苗栗廠全體同仁對於駐廠計劃的投入,也感謝兩位藝術家於駐廠期間為苗栗廠帶來的許多美好,她相信更多的藝術因子已然為鋼鐵廠帶來全新的氣象。